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国家原子能机构:

2021-09-13 09:032420中国矿业网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2021年9月11日,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核工业产业链后端标志性工程,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国家,对我国核工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投运仪式现场,项目联合指挥部经过验证评估认为,自8月27日工程启动热试车、生产出第一罐放射性废液固化而成的玻璃体以来,产品质量可控,设施运行稳定,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施已具备运行条件,可转入正式投运。

  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环,其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是高放废液处理。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是在1100度或更高温度下,将放射性废液和玻璃原料进行混合熔解,冷却后形成玻璃体。由于玻璃体浸出率低、强度高,能够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质并形成稳定形态,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废液处理方式。其核心技术与难点在于,需要包容率高、稳定性好的玻璃固化配方,形成的玻璃体能包容放射性物质千年以上;需要耐1150度以上高温且年腐蚀速率小于15毫米的熔炉,保障玻璃熔制条件;需要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系统设备,需要强大的工业与制造业基础做支撑。此前,世界上仅美、法、德等国家掌握了相关技术。

  该项目2004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准立项,采用国际合作模式,由中国、德国联合设计,中国核工业集团所属中核四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多家单位参与协同攻关。通过本项目开展,摸清了关键设备工作机理,固化了工艺系统参数,在玻璃固化关键特种材料、关键设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设施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安全处理数百立方米高放废液,处理产生的玻璃体将被深埋于地下数百米深的处置库,达到放射性物质与生物圈隔离的目标,实现彻底安全,为核能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核安全无国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作为核工业产业链最后一环,对保障国际核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放射性废物治理工作,坚持开放合作,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协作,积极参与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和经验交流,充分体现我负责任核大国形象。同时,通过强化能力建设和科研投入,国家原子能机构全力推动国内放射性废物治理等核环保工作,经过数十年努力,目前已经形成高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规模化处理能力。(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格陵兰将立法禁止铀矿开采
格陵兰议会通过了一项立法,将禁止铀矿开采并停止开发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之一Kuannersuit矿。   Kuannersuit由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格陵兰矿业公司拥有,位于南部城镇纳尔萨克附近,含有大量稀土金属矿床,用于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和武器,还有放射性铀。   该法律于周二晚些时候由议会通过,由因纽特人Ataqatigiit党提出,该党在竞选禁止铀矿开采和停止Kuannersuit项目

0评论2021-11-15407

野外快速测试技术助力安宁矿山生态恢复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云南安宁矿山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查明了安宁磷矿活动下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安宁磷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模式建议;开展了磷矿废石可利用性调查,进

0评论2021-09-26450

成果快讯 | 野外快速测试技术助力安宁矿山生态恢复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云南安宁矿山集中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查明了安宁磷矿活动下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安宁磷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模式建议;开展了磷矿废石可利用性调查,进行废石中有益有害元素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等特征分析;开展了

0评论2021-09-24476

自然资源部三项专利获中国专利奖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22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自然资源部推荐的3项专利榜上有名。 其中,“一种快速、高效吸附铯的滤芯的制备方法”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可用于核工程放射性废水处理和应急处置、海水及淡水中放射性铯现场实时监测、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铯浓集分离或铯盐化工工艺过程中浓集提取分离,解决了海上放射性核素铯取样现场监测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一种海底

0评论2021-07-09393

东电确认!福岛核废物集装箱或已泄漏,部分或已流入海中!
日前,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存有放射性废弃物的集装箱发生泄漏。 据报道,今年3月,工作人员曾在集装箱附近发现凝胶状物体,辐射量达到每小时13毫西弗。东电公司分析后发布报告,确认该物体是泄漏的放射性废弃物。报告指出,集装箱内部因生锈发生腐蚀,积存其中的水和树脂管线等从中漏出,混合固化后形成这种凝胶状物体。 东电公司表示目前已把发现的类似物质收集起来并再次封存。 福岛核电站多次发生泄露 事

0评论2021-05-24448

广东台山核电厂发生0级运行事件
2021年4月5日,台山核电厂1号机处于满功率运行。11:45,营运单位按计划执行废气处理系统某段管线水封充水操作。初次水封充水后,水封未达预期效果;再次水封充水完成后,出现烟囱气体放射性排放剂量率高1报警。13:58:14,烟囱气体放射性剂量率降至高1报警阈值以下,事件结束。 事件发生后,营运单位开展检查验证,初步分析报警原因为在初次水封充水后,少量放射性气体非预期进入水封管道,再次水封充水过程

0评论2021-04-13498

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置能力建设 打通处理处置短板环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之年,在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放射性废物管理、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监管等工作领域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今年的工作有哪些重点,将如何开展?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司长江光。   中国环境报:今年在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江光: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快处置能力建设,分类落实放射性废物处

0评论2021-04-13404

天华院放射性仪表获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近日,由天华院参与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关键仪表国产化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该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首家神宁炉项目,其核心装置煤气化装置25#-28#线均采用了国产化装置。值得骄傲的是,由天华院设计的TH-2010L系列放射性料位计作为该项目核心装置的关键设备应用其中。 天华院设计的TH-2010L系列放射性料位

0评论2021-02-26398